【導語】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企業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黃埔區近日組織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推進高質量發展”主題媒體調研行?人工智能企業專場活動,邀請中央廣電總臺、中新社、廣東新聞廣播、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等10余家媒體走進一線,深入調研本土科技企業創新實踐。
作為調研重點對象,高新興科技集團憑借在車路云及電子車牌、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核心技術突破與場景化應用成果,成為央媒及省市媒體解析黃埔區“AI+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路徑的典型樣本,凸顯民營科技力量在區域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的核心動能。
以下為媒體報道節選:
在高新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新興”)的智慧交通實驗平臺內,基于“車路云一體化協同系統”構建的人車路協同技術驗證場景正在進行實景演繹。
當裝配OBU車載通信終端的智能網聯公交車駛入復雜路口時,路側多源感知系統即時捕獲突發橫穿道路的行人動態,依托邊緣計算節點實施毫秒級風險態勢分析,通過C-V2X直連通信機制向智能網聯公交車傳輸碰撞預警信號;同時基于C-V2X網絡向周邊聯網車輛同步推送安全態勢信息,構建起涵蓋“感知-決策-預警-防護”的多層級主動安全防御體系。
該技術驗證場景作為車路云協同體系在交通安全領域的應用案例之一,系統化展現了高新興在車路云一體化系統技術研發、V2X通信以及交通場景算法模型構建等領域的技術研發成果。
這種測試是高新興的日常,也是其深耕智慧交通、車聯網技術領域的縮影。據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黃國興介紹,長期以來,公司聚焦自研應用型產品,重點布局車載通信終端、車路云及電子車牌、智慧執法及軟件解決方案以及動力環境監控業務。
目前,高新興的涉車電子標識業務在全國市場占有率居首,并擁有覆蓋“車路云”全系列的C-V2X產品矩陣,參與廣東、四川、江蘇、湖南、天津等多地智能網聯先導區及示范區的試點建設,大力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商業化落地。
去年底,位于中新廣州知識城的高新興智能制造綜合產業園正式投入運營。其中,10萬級無塵潔凈恒溫恒濕制造車間可實現自動化生產,配備進口高速貼片設備,4組全自動化測試環可實現模塊300萬片的年產能,隨著訂單量日漸增多,公司正進一步擴充產線、增加產能。
作為一家上世紀90年代成立的科技企業,高新興也在不斷地嘗試跨界創新。黃國興表示,公司在聚焦車載通信終端等主營業務同時,正加速布局智能算力、數字能源、智能制造、衛星通信終端等垂直行業,以民營企業的科創實力助力新質生產力的培育,推進區域高質量發展。
AI正在賦能產業加速創新,在去年11月舉行的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供需對接深度行(廣州站)活動上,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發布了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應用場景案例,涉及智慧政務、智慧教育、智能制造等領域,重點圍繞“AI+電力”“AI+裝備”“AI+機器人”等應用實踐,探討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未來發展趨勢。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場景在該區落地,黃埔供電局自主研發全國首臺MR(混合現實技術)遙操作帶電作業機器人“悟空”,讓作業人員在“千里之外”擁有身臨其境的控制觸感,實現帶電作業;在九佛街蓮塘村的極飛超級農場里,水稻全程“無人化”種植模式已初顯雛形,只需兩三個小時,三十余畝的晚造稻自動化插秧工作即可完成,嚴謹高效的農業無人機大大提升了這塊土地的利用率;在魚珠舊城更新改造項目中,“空中造樓機”正以智能化建造刷新城市更新速度,這套集成智能支撐、數字動力、多功能平臺及智能安防四大核心模塊的裝備,可以實現“4天蓋一層樓”。
作為廣州實體經濟主戰場、科技創新主引擎,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傾力打造國內頂尖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以“人工智能+”推動產業發展,鍛造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引擎。
(文章綜合中新網、廣東新聞廣播、南方日報等媒體相關報道)
